随着美债收益率不断上涨,各大机构都认为10年期美国国债收年内将攻向2%。但从美联储的表态来看,似乎丝毫不慌,一边大放“鸽词”,一边表示乐见通胀攀升、债券收益率走高,这似乎是在向市场表达“美联储再也不能被市场预期绑架了”。此前市场急切期待美联储能入市干预,抑制长端债券收益率的攀升。
3月23日,美联储官员的一句话让市场又慌了。达拉斯联储行长卡普兰表示,预计今年的通胀率将在2.25%至2.5%之间(美联储的中长期目标是2%),将在2022年开始加息。
市场似乎已经不指望美联储会进场干预。3月24日,受到隔夜海外市场大跌拖累,A股再度大幅回调,上证综指跌破3400点,收盘报3367.06点,跌1.3%。当日北向资金流入50.06亿元。
隔夜美股全线收跌,纳指跌逾1%,国际油价跌近6%,比特币一度跌至54500美元关口以下。尽管美联储认为加息是2023年、2024年后考虑的事,但华尔街开始担心美联储或会很快发出放缓或缩减其资产购买计划的信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激增至近7.7万亿美元,较2019年的不足4万亿美元大幅飙升。
当前,美联储的表现倾向“鸽派”,但毕竟经济复苏的前景愈发确定。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 Perry)对记者表示,美英等国家的疫苗接种在按计划进行,经济重启的希望很明确。
瑞士宝盛亚太区研究部主管马修斯(Mark Matthews)对记者称,此前美国的经济刺激政策规模巨大,达到GDP的17%,拜登又增加了刺激计划来进一步提振经济,似乎超出了必要水平。他说,我们认为经济将逐步重新开放,预计美国GDP增长率在2021年将达6.4%,2022年为4.1%。而且目前美国家庭财富、储蓄都比以前多。
这种情况本该利好市场,但去年由于股市涨幅过大,因此市场开始担心货币紧缩后的“杀估值”。
马修斯表示,去年全球GDP下跌4%,但全世界股票市场回升16%,已达到长期平均收益率的两倍。
目前,美债收益率上涨成为市场热点,但美联储对此的态度似乎非常淡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收益率的进一步上涨。美债收益率飙升也引发人们的担心:股市性价比下降后最终会不会呈现“股债双杀”的格局?
鲍威尔此前提及,任何通胀上升都是暂时的,未来供给加速也将会抑制价格的短期上涨。各大机构判断,长期通胀仍趋于下行,因为人口结构及创新科技是两股通缩力量,这两者可能会遏制长期的通胀。因此,即使今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到2%,中长期预计仍有可能回落到1.5%-1.75%的水平。
此外,之所以美联储没有再对3月底到期的SLR豁免进行延期,是因为即使不考虑SLR豁免,8家银行的控股公司SLR比率仍在5%之上,短期银行因资本金的担忧而抛售美债的紧迫性并不强。2020年4月,美联储宣布暂时修改SLR规定,允许存款机构在计算SLR时可以不包括美国国债和准备金,美国的银行考核压力缓解,信贷发放增加,美债持有规模大幅攀升。
近阶段,市场仍需关注美债拍卖的情况。佩里对记者称,本周美国财政部将拍卖1800亿美元2年期、5年期和7年期债券,还有260亿美元2年期浮动利率债券。此前因为2月25日的7年期债券拍卖需求低迷,导致美债收益率大涨。
一些机构认为,2021年美股仍将是牛市状态。盛宝银行认为,去年的股票风险溢价(ERP)达到了5.5%,这意味着股票相对于债券非常有吸引力,目前ERP下跌到4%,但仍高于长期平均值3%,估计美股未来12个月总体的收益率(包括分红)仍有5%。2%的美债收益率并不足以打击股票投资热情,可能要到3.5%-4%才会真正冲击股市。
不过,美股波动将加剧,且成长股到价值股的轮动或持续到今年三季度。随着经济恢复,价值股表现是跟国债收益率平行的,但成长股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相比却是负的。至于成长股何时才能回归,马修斯称,像谷歌、脸书、微软等巨头并不是特别贵,盈利增速也在百分之十几,因此仍值得布局。
A股自春节以来陷入震荡盘整,“抱团股”和周期、价值股同步下挫,一些机构预计区间震荡的行情仍可能持续,而这与美债关系不大。
从投资周期角度而言,中国的周期走在了美国前面,因此A股也先一步陷入盘整。“尽管美股估值很高,但美股更大的风险可能在 5 月前后。今年 2 月底,中国的经济周期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抱团股’的股价轮番上涨并不正常,于是一些基金限制了基民的盲目申购,股价开始下跌。”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马修斯认为,近期中国股市大幅调整和经济基本面无关,中国基本面非常强。新的五年计划聚焦双循环,中长期看多消费、科技、环保板块,但由于技术、环境、新能源相关的股票去年已涨了很多,尽管近期有所下降,但仍需要消化前一轮的上涨。